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

替代役經驗:《燈峯造極》製作

IMG_3298

過去在監獄服替代役(註一),如果真有什麼能帶走的,除了一些特殊的獄中經驗,大概就是設計這本書的各種嘔心瀝血了。
 
那是我在監獄最後三個月的事情。當時我因為一些因素被調入秘書室,要來製作一本書。書的主題是「製作花燈」。
 
大部分監獄會設立才藝班,由表現良好的收容人進去,學習製作各種美工品。才藝班的目的是要培養美工技能,讓他們在出去後可以做特定的美術相關工作。而我們監獄才藝班製作的美工品,其中之一就是花燈。
 
秘書當時的想法很簡單,全台灣花燈製作教學的需求應該不少,而我們監獄也有人才,何不如做一本「如何製作花燈的書」?既可以滿足這些需求,稍微增加監獄收入,又可以拿來作公關、提高名聲。
 
事實上他們過去就有這種想法,也拍了一些素材,無奈弄到一半,原本負責的作業科(註二)老師就離開了。在這些資料不知道被塵封多久後,換我要來利用他們了。這些資料並不是全部都能用,有許多相片對焦模糊,或者我無法理解拍攝這張相片的目的。
 
不過最大的問題並不是這些,而是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製作一本書。
 
還好我當時知道Adobe的排版軟體InDesign以及美工軟體Photoshop,也學會該如何使用單眼相機。基本的工具有了,我成了全監獄最特殊的役男,每天拿著相機進入監獄拍攝才藝班的作業情形,接著出來回到秘書室繼續排版編書。
 
在這日復一日的一進一出中,我學會花燈的製作步驟,但要如何把這些製作步驟化為大家可以理解的方式,這又是另外一個難題。我理解完製作步驟,弄出書本的大概架構後,開始依照製作步驟拍攝需要的相片。
 
光是這一部分就大概花了我一個多月,但我不能只拍這些,因為我必須要拍「花燈如何被做出來」,在拍前面需要的照片時,我一樣要拍一些正在製作的花燈,以及最後做好的成品。當前一部份做完後,再來就是以作品展演製作步驟。
 
於是就這樣,一本由我負責攝影、文字、排版、結構的書,就這樣一頁一頁完成。新舊材料並用下,我最後製作出一本內容約一百出頭頁數的美工書。老實說,雖然原本我的排版實在有夠爛,但光是能從無中生出一個60分的作品,我就已經相當佩服自己了。
 
這些東西到我前一天才差不多製作完成,最後退役當天,我把工作交接到專業的美術室,才在下午三點多領著退役證書離開。要知道別人退役通常早上十點多就走了,我硬是整整多待了半天啊……。
 
不過由於之後我完全不想和監獄聯繫,也不知道這本書才在我退伍兩個多月就出版了。我沒有拿到最後的成品,最近想起這件事,和監獄聯繫,他們也沒有書了。不過還好露天居然有人賣,所以就在最近幾天下標了,直到今天送過來。
 
這本書現在基本上沒得買了,由於它用途特殊,我也不覺得市面上能見到它,這本買來,大概也是紀念居多吧。
 
總之,監獄裡面雖然狗屁爛事一堆(雖然某方面而言,我也算是那堆狗屁爛事的來源之一XD),不過看著自己的名字掛在執行編輯上,還有個東西能帶走,也算是有所收穫吧。

IMG_3295

註一:在監獄服役的替代役男稱為矯正役,可能是因為我們是在矯正署底下的機關服役
 
註二:監獄內通常分調查分類科、教化科、作業科、衛生科、戒護科、總務科等科別。其中作業科負責監獄內工場的作業內容,一般是做簡單的家庭代工,比如分裝耳塞、製作不織布袋等等。另外,在推動一監一特色後,特色作業部分也是由作業科負責,比較有名的有屏東監獄的醬油等。大部分矯正役是在戒護科輔佐正職戒護員。

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

《難道硬奇幻已經不行了嗎?》觀後感

123321  

(圖片引用自角川原力Blog:http://goo.gl/ZaWrB6

雖然我大概兩三個禮拜前就看完這本小說了,可是不好意思拖到現在才開始寫這篇心得(跪)

網路對這本書的評價挺兩極的,不是大好就是大壞。不過基本上這兩邊都不是我對這本書的評價,不過像這種有好有壞的心得寫起來就比較麻煩了,嗯,我相信這是很合理的拖搞藉口吧(被毆打)。

總之,如果要用一個比較大的概念來概括這本小說,我會說「偏離」。

偏離建構在正統之上,而這本書的正統就是它的開頭,也就是那黑水大陸的西方硬奇幻。所有穿越之後的輕奇幻部分,我都會視為是對硬奇幻的改寫,而這種改寫的意圖就明顯地來自書名:《難道硬奇幻已經不行了嗎?》

這樣的偏移其實可以造就相當良好的書寫效果,可惜作者有些部分不是執行得很好,我會在以下慢慢說明。


一、硬奇幻
為了要說明這樣的改寫,我可能要簡述一下所謂的硬奇幻。

大家心中應該都會有幾部經典的硬奇幻,幾乎無一例外是西方的大部頭小說,魔戒、地海戰記、迷霧之子、冰與火之歌……,這些硬奇幻會構出一個圖騰,一個約莫中世紀的歐洲的環境,而煉金術、法術、神獸、神話等現在被視為迷信的東西那裡都存在,並且擁有一套他們的系統,他們的「科學」。

科學在這裡並不是指現代的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知識,而是一套對於「能重複出現且觀測的事物」的系統性描述。當然硬奇幻的科學也有其典型,除了物理和地球科學比較少見一點,化學知識是鍊金術,生物知識則是各種奇幻生物與神獸等。至於社會學、人文學方面,也會變成那世界各個種族、國家背景、地域疆界等設定。

而我們通常認為越「硬」的硬奇幻,他們對於這些設定會越來越龐大。

先說明一點,「設定的嚴謹」和「是不是硬奇幻」我認為是兩回事,簡單的設定照樣能很嚴謹(比如《魔法少女小圓》的奇幻設定方面,事實上就是魔女、魔法少女的對立與共生,但這部份的設定你很難找到破綻),而龐雜的設定也能破綻百出(比如……糟糕我腦袋想的都是魔法禁書目錄的科技方吐槽OTZ)

而一部被認為是傑作的硬奇幻小說,除了龐大的世界架構,你更能用較「後設」的角度看待其世界觀,而察覺到它的嚴謹之處。

簡單總結一下,所謂的硬奇幻,它的世界觀我會定義成是「一個約莫以中世紀歐洲的知識世界及科學系統構築的世界,且架構相當龐大」,雖然要再嚴謹一點的話可能得再量化論述龐大到底是多龐大,不過這只是一篇心得,應該不需要講這部分就可以講述其他部分。



二、偏移
這裡的偏移有三個方面:世界觀、性別以及技巧

1.世界觀
世界觀的方面,可以看到作者在序章前面寫出一個硬奇幻的開頭後(而且漂亮的是,連腔調與比喻方式都抓得相當精準),接著便進入了另外一個,老實說作者並沒有特別定義,但我們可以藉由比對而稱為「軟奇幻」或「輕奇幻」的世界觀。

這世界觀裡面有幾個主要特徵:二元對立(光之大陸v.s.闇之大陸,魔王v.s.勇者),非直觀的物理法則(服裝露出度與防禦力的關係、傳送術),元素式的魔法觀與敘事的詠唱。

(1)二元對立:雖然作者並沒有多著墨於黑水大陸的世界觀,然而憑著交談間的線索,我們還是可以知道那是個多種族、多衝突的世界;相較而言,光之大陸的世界觀是「最被簡化」的二元衝突形式。從多元到二元,這是世界觀的第一個偏移。

(2)非直觀的物理法則:服裝露出度那裡就不需多言,傳送術的部分,可能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後開始有對蟲洞的敘述,因此在我們的概念中,傳送術至少是要耗費巨大能量、並且扭曲空間的一種法術,這是某種物理直觀。而光之大陸的傳送術,相較來說更接近日式奇幻RPG中的傳送術,消耗一定魔法能量就可以到另一個地方。

(3)元素式的魔法觀與敘事的詠唱:元素式的魔法觀指的是如亞里斯多德的四元素說的世界觀(風、火、水、土,在光之大陸中還另外加了光與闇),相較而言,黑水大陸在這方面較無提及。

而使用敘事為主的詠唱,這事實上可以從兩方面說起,一方面是敘事的內容。在光之大陸中,我們可以僅憑施術者念的咒文看出想使用的魔法內容;另一方面是形式,語言為主的光之大陸魔法系統與「符文」(以及做為媒介的粉筆)為主的黑水大陸魔法系統有著本質上的差別。

這形式上的差別還可以用更深的理論,比如歐陸語言學長期強調語言先於符號,直到索緒爾的《普通語言學課程》賦予「能指」、「所指」概念,將符號拉到與語言同等的位置……不過這就不是作者的目的了,是我這神經病會想寫的世界觀XD

這些偏移的傾向基本上可以用兩個方面來概括,一個是「簡化」,一個是「易懂化」,要注意這兩種並非同一個概念,而這樣的混雜會造就後面我要說的弱點部分。

再來還有一個非上述的偏移,也就是主角的法師身份。一個經典的奇幻作品,主角大多是劍士,但這篇的主角卻是法師,某方面而言這也是偏移。

再來一個不在這上述特徵,而是更為基本的偏移,就是「空間的轉移」。空間的轉移造就出主角成為永遠的異鄉人,我等一下會詳細敘述這部分。

2.性別
三十歲的鬍渣肌肉男變成一個外貌只有十幾歲的偽娘;留著鬍子的矮壯矮人變成蘿莉。這是性別的偏移最明顯的例子。

事實上這樣直接對性別的偏移也足以破壞傳統的性別觀念,君不見羅丹從「注視美女的人」變成「被注視的美女」時開始感到多不自在;而維拉在羅丹心中的大翻轉,又讓他面臨多少矛盾。

相較於前面世界觀的偏移,作者在性別方面的偏移做得相當漂亮,讓羅丹內在的壓力很快被推上去,可能是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。

就這樣,世界觀與性別的偏移,讓羅丹不斷累積壓力,而最後被世界否決的羅丹(無法使用魔法)壓力終於累積到頂點,變成自暴自棄的廢人(約P.208之後)。必須要有這樣的累積,最後的翻轉力道才會開始出來。

3.技巧
這部分,我想講的主要是「後設」這個技巧。

後設是一種從高端審視及解說的概念,比如說明這些資料是什麼的資料,稱為「後設資料(meta-data)」,用在書寫上,所謂的「後設書寫」也就是說明「書寫是什麼」的書寫,我目前所知能夠達到這種目的的書寫大概有兩種:

(1)揭發「作品的虛構性」,讓人知道這篇作品並非真實,而是虛構的存在,如果可以再發展高端一點,作品還會試著去揭露「作者為何如此虛構」。

(2)以「作品中的作品」來說明一個作品如何出現,甚至用「作品中的作品」和作品本身互動。這方面例子很多,比如爆漫王、戰慄遊戲(史蒂芬金)等,他們不一定有後設的意圖,但使用這樣的技巧就可以用後設的角度看待。

用在純文學上的後設書寫讀起來會非常抽象,不過其實大眾作品中相當多後設,除了前面說的爆漫王,銀魂也是很常出現後設的作品,比如著名的「新阿姆斯特朗炫風噴射阿姆斯特朗砲」,你可以從每個人對這大砲的不同敘述而得知這大砲的虛構性(雖然從一開始就擺明了那猥褻物是虛構的),從他人如何敘述這大砲來瞭解他人的意圖、執念等。

後設一直是我覺得危險的技巧,危險的部分是在於,小說在操作上很重要的部分是要讓讀者「能進入世界觀」,如果使用後設來揭露這世界觀的虛構性,某方面而言就是在打讀者一巴掌。

事實上作者在標題的部分就有後設了,書標《難道硬奇幻已經不行了嗎?》本身就是一種對於「硬奇幻」的質問,先有硬奇幻,才有這本書,因此某方面而言這本也是一本後設之書。

後設不是不能用,但必須要在必要時才使用。這大概是我會對這篇小說的第一個批評,也就是「純粹為了搞笑而使用後設」。比如P.152的「第五章」以及羅丹自暴自棄的自我介紹、P.154的畫面沒帶到、P.156羅丹和摩摩達國王的對話、P.160-P.161的魔王勇者等等。

不過相對而言,標題的後設是可以有作為的,如果硬奇幻不行,那什麼奇幻是可以的?

只是作者最後主軸並沒有放在這地方。



三、新系統的失落

如果真要說的話,這才是這篇小說最核心的弱點。

如同我們在第一項提到的硬奇幻,作者心中顯然有個對於硬奇幻的清晰圖騰,而在這本書的書寫中,他也知道無論是基於字數或基於對應的讀者,這圖騰在角川中是無法勝出的。

作者使用了偏移的策略,造就基本的劇情危機與最後的高潮,然而在執行上,這篇小說最大的弱點是新系統的失落。

這樣講太籠統,要不然具現一點來說,想像一個XY座標系統,硬奇幻在原點。我會希望作者能做到的是,構築出另一個XY座標系統,並且標明它和原來硬奇幻座標系統的相對關係。

而作者並沒有成功構築出一個新系統來對應原來的系統,又或者說新的系統的邏輯不容易被讀者所察覺,他給出的點是「散開」的,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簡化,可是有些只簡化一點,有些簡化太多,還有一些簡化後接近毫無系統,在這之中的簡化邏輯、偏移邏輯是什麼,這部分是最不清晰的,也才是這作品最大的弱點。

這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這個「試圖建立的新系統」的特徵其實都是來自最近ACGN作品的某種傾向,這些傾向的確存在,但如果想試圖將其系統化,就必須要找到其中的邏輯,也就是「這些傾向為何存在」或者是「這新的世界該如何建立」這樣比較後設的概念,這部分作者可能釐清得不夠多。



四、異鄉人
最後,是作者可能沒想這麼多,但我最受感動的地方,也就是羅丹最後可以使用魔法的理由。

如果要寫論文當然不能這樣寫,不過反正我是寫心得,我還是想寫我想到了什麼XD

羅丹從一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,而且想回去卻找不到回去的方法,成為了一種永恆的異鄉人。

事實上,關於這方面的探討,在台灣文學中是相當重要的,因為我們這島嶼有一群人活在這樣永恆的鄉愁之中,至死可能都沒想過落葉歸根。基本上,這樣人物的典型,你直接翻一本白先勇的《臺北人》大概就懂了。

雖然一方面我覺得羅丹僅僅來到這世界幾天就領悟「打從我來到這片土地的那一刻,我就已經不再是外人了」覺得有點太快,然而,這樣的領悟事實上是相當沈重而動人的。

作者可能沒想過這領悟會被我這樣詮釋,當然這詮釋事實上和整篇作品的脈絡也是不符合的,我當然知道,只是想到,所以想寫。



五、其他
另外還有一個是作品架構的部分。

老實說我看不大懂為什麼從P.199開始,作者要插入一個關於米莎的夢。如果是要強調羅丹在黑水大陸世界的憤怒,其實我更覺得這種強調應該要分散在敘述當中,而這種憤怒也會成為羅丹這個人的核心,讓羅丹不僅僅有後來的毒舌又逞強的個性。

但除此之外的架構,雖然有些地方看似鬆散(比如為什麼中間會出現勇者鬥惡龍的劇情走向,事實上看起來還是偶然性居多),但開頭對抗帝國的大戰、與最後對抗冰龍的大戰,這兩相對照的部分是相當漂亮的,整體而言小說結構並不差。

這篇作品常被批評的另外一個點是角色的個性不明顯,除了前述的羅丹,我覺得這篇小說角色個性不明確,很大的一點可能是因為角色沒有「核心」,他沒有一個心裡永遠的執念,而只有屬性。並不是說屬性不重要,事實上屬性很重要,但「為什麼會有這些屬性」也一樣重要,這可能是作者下筆時沒有特別想到的部分。

羅丹和艾莉兒個性會像也是如此,羅丹有其核心,只是作者在執行上不知道是忘記,或者是為了凸顯光之大陸的荒謬性,將這核心放置play了;相較而言,艾莉兒的核心更不顯著,如果是「騎士道」的話(不只是「淑女」的方面,還有其英勇或紳士的面向),那可能需要修改一些角色互動來展現。

以這方面而論,反而維拉是有核心的,因為她就是能為了羅丹付出全部的人,核心就在那裡,所以維拉會是這篇小說中最亮眼的角色,可能有一部份也是如此。




六、結語
總之,雖然這篇小說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,以及最核心的問題,但老實說,網路上一些惡評太過頭又只看到表面,我會覺得很可惜。

作者有他的野心,嘗試後也有一些成果,只是最後正負大約相抵,但仍具有娛樂性。至少作為一本輕小說,這本及格了。

我挺期待作者在看完這些評論後,下一本能有多大的成長。畢竟從這本一開始的硬奇幻描寫中可以知道,作者到底還是一名練家子,只是初次嘗試另外的文風,並沒有完全掌握成功而已。當作者能熟練掌握輕小說的收放、人物設定的風格等等,我相信下一本會很精彩的。

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

《灣生回家》 電影感想

Wansei

(圖片引用自官方Facebook粉絲頁)

  
當清子阿嬤看到母親替她在日本申請的戶籍時,臥病在床、因插管而無法講話的她紅了眼眶,她女兒在旁說:「媽,妳阿母沒有拋棄妳,她有幫妳申請戶籍,有看到否?」
 
我覺得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,一種和解的可能性。
 
台灣這島嶼是鄉愁之島,我們有一群在1987年前無法回到中國的中國人,也有一群1945離開以後許久無法回來的日本人。我們這裡的地名,有許多來自中國,也有許多來自日本。當然,也有一些是來自於離開故土後便再也沒有回去的原住民的語言。
 
這島嶼累積著太多鄉愁,而許多鄉愁卻彼此衝突。
 
我覺得這種衝突只有一種方法能化解,也就是時間。時間造就混血的下一代,直到我們。我們身上背負著中國的、台灣的、日本的記憶、血統與鄉愁,然而,我們也有他們那一代沒有的、對於這一片土地的認識,直到認同。
 
如馬奎斯所說:「一個土地要有親人的骸骨,才是故鄉。」
如甘耀明在殺鬼最後寫下劉金福的祖先所搭的船化為龍眼樹在台灣「生根」,「日久他鄉是故鄉」。
 
那也是灣生們念茲在茲的原點,他們也是這樣的混血,他們也有「親人埋骨於此」(這是比喻,雖然我想應該有不少日本人埋骨於此沒錯),所以他們認同台灣,他們是應當成為台灣人、卻被時代玩弄的一群人。當多惠子奶奶說:「能出生在台灣實在太好了。」我只覺得滿心抱歉,很抱歉我遺忘了曾在這片土地活過的你們。
 
這些灣生的記憶如同富永爺爺的朋友一樣,一個個走了,只剩下最後幾位,但只要看到了,就如富永爺爺說:「能見到你們實在太好了。」
 
此後我便不會拋棄你們了,我會連同這份記憶去看待過去,繼續走下去。

IMG_3280

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

SKB 18

IMG_3260.JPG IMG_3263.JPG

SKB 18並不是這支筆的正式名稱,不過由於我沒有這支筆的正式資料,基於筆身上的數字,先暫時如此替這支筆命名。
 
這支筆是我在網拍看到的,一看到是SKB的老筆就留神一會,看到是18K又留神更多,最後看到售價,竟然出乎我意料便宜,立刻快手標下。賣家很快就寄過來,上個週末訂的,今天就收到了。
 
SKB的老筆是相當吸引我的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,SKB的鋼筆很有可能是極少數能做到接近全台灣製造的鋼筆。如果我幾次詢問筆店老闆的資訊沒錯,SKB應該是台灣極少數曾經自製筆尖的鋼筆廠商。
 
不過那是它還有在製造鋼筆時的事情了。
 
我不確定SKB什麼時候停產鋼筆的,對於一間以「文明鋼筆」為名稱的公司而言,停產鋼筆的確是一件相當微妙的事情。直到近年來鋼筆復甦,SKB才開始重新製造鋼筆。一開始是主打青年化、造型上稍微保守的馬卡龍系列,之後由於便宜的外銷鋼筆系列熱銷,SKB也開始出筆身為塑膠的入門鋼筆,以玩色鋼筆為代表,定價398的鋼筆使用德國尖,算是不錯的入門筆系列。
 
但無論如何,現在的SKB是不可能有辦法再製造筆尖的。畢竟工廠幾十年沒開,當年操作機器的師父也差不多老到無法操作了。要重新培養一批新的筆尖製造工,可能需要好幾年時間的投資,那並不容易……
 
回到這支筆吧。
 
我手頭其實有三枝SKB鋼筆,這枝是第三枝。前兩枝都是鋼尖的,這枝是我目前唯一收到的K金尖SKB鋼筆。由筆身那古早味的「18K金筆」來看,就可以知道這枝筆的歲數可能有二、三十年了。賣家說「約1990年代初筆款」,和估計不遠。
 
這枝筆的設計風格事實上挺微妙的,外表的設計相當接近白金當時的一系列鋼筆(尤其是黑金的顏色搭配),然而拔蓋起來的嵌片設計與藏尖又分明是Parker 51及61,某方面而言也是個東西合併的產物。

這支筆材質是黑色的膠桿膠蓋,膠桿上有刻字,估計這就是它能賣這麼便宜以及沒有多少人親睞的原因)。

IMG_3272.JPG  IMG_3273.JPG

裡面附有無法拔除的墨囊式吸墨器,吸墨器上寫著「SKB 18K GOLD-NIB W.M.H.」,前三者很好懂,可是最後的WMH到底代表什麼意思我實在不明白。可能考慮到吸墨器無法拔除,所以使用的墨囊材質是不大會腐壞的矽膠材質,也能看到裡面的墨水容量。

IMG_3266.JPG IMG_3268.JPG
 
筆尖部分有使用嵌片做裝飾,順便也能指示筆尖角度(嵌片在上面就是正面)。藏尖的筆尖具有上下擺動的微微彈性,估計不是使用捲筒尖(註),而是片狀尖。

IMG_3276.JPG

筆幅約日系細字到極細,筆舌材質應該只是塑膠(而不是更高級的硬橡膠),出墨節制,但不至於斷墨(但在拉線條極快時,線條會變很係),作為日用筆不錯,不過在墨水的使用上可能得用流動性比較好的墨水,比如JH或RK等品牌。
 
寫感接近日系鋼筆,在左右橫寫時會有微微刮感,並且具有細微的彈性。角度有點不好抓,這方面我可能還得再習慣一會。
 
整體而言是枝不錯的日用筆,寫起來沒有好寫到我會捨不得放手的程度(我手頭目前有這種程度的,大概就3776中字吧),但作為紀念,我會相當想收藏這枝筆。SKB的老鋼筆已經很難在書店找到了,而老的K金版更是難找。對於這次竟然有機會在網路上找到這枝筆,大概也只能說是緣分吧。
 
感謝這枝筆,讓最近繁忙的我能在生活上多一點情趣。

註:
捲筒尖:由Parker 51率先使用的筆尖設計,筆尖形狀設計成捲筒狀,寫起來調性相當硬,是因為形狀造成寫感不同的範例之一。
另外,Sheaffer後來將這捲筒尖從「放入筆尖」改成「鑲在筆外」,出現了著名的勝利尖以及鑲入尖,這幾類筆尖的調性幾乎都是相當硬。但我也曾在網路論壇看過「軟」的Sheaffer鑲入尖,看到我傻眼……